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从培养方式上探讨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模式

从培养方式上探讨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模式

来源:吉融汽车网
・72・JournalofNursingScienceFeb.2010V01.25No.4(SurgeryEdition)3.1.2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激发双语学习的动力研究结果表明,A班理论考试成绩最高,C班最低,且筹异有统计学意义,原因有:①小组契约教学法能够让护生利Jlj更多的教学资源来自行决定学什么、在团队合作与沟通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班与C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组契约教学法通过小组教学的团队合作来弥补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监控难度,提高护乍的相互协作能力,使契约学习得以坚持。同时,通过小组成员的相互学习和协作,增加r舣语学习的兴趣。两种教学方法相辅相成,达到了取长补短的联合效应。3.2什么时候学、在什么地方学、如何学等,也愿意花更多的时间主动涉入学习活动;②小组契约教学法有了小组的内部监督,并日.加强护生与指导教师的联系和指导,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卧]。但3个班操作考试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为:①操作考试的范围在考前2周已通知护生,为本学期的重点操作项目(无菌操作、吸痰、吸氧及铺床),护生练习时间较多;②考前开放实验室,护生可以自南练习;③操作考试成绩占该课程期末成绩30%,相对理论成绩而占,操作得分较易,护生准备积极性高;④操作考试及格分为85分,也迫使护生多加练习。3.1.3能减少教师的监控难度和护生双语学习中的困难,达到“取长补短”的作用目前契约学习主要用本研究的不足鉴于人力、物力等相关因素的影响,本研究的时间暂为半年,于预时间稍短,于预效果较预期效果还有一段差距,同时在此次调杏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如个别护生抱怨管束较多、课程要求较高,需要投入的精力多,无暇顾及其他功课的复习等,以期通过后续的研究来弥补缺陷。参考文献:[1]BramblebyP,CoatesR.Izarninguser7Scontractsinhigherprofes—sionaltraining:a(859):279-282.guide[J].PostgradMedJ,1997,73于单个护生的学习,其不足之处是一方面一个教师要面对多个护生,增加教帅监控和指导的难度,从而影响契约学习的效果;另一方面护生在实施契约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闲难或缺少毅力,从而中断契约学习。小组教学给予教师与护乍、护生与护生面对面密切接触、相互交流的机会,有助于优化教学过程,激发护生兴趣和主动性,培养护生综合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A班较C班[2]ClarkinanMC,Nguyen,BrayC,eta1.Team—basedlearningundergraduatenursingcourse[J].JNursEduc,2008,47(3):111—117.Cs7[4]唐青才,朱德伞.契约学习:教师个性化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EJ3.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0):36—38.郎玉玲,安秋月。梁于,等.角色扮演与小组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实验课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8,23(15):18-21.(本文编辑赵梅珍)从培养方式上探讨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模式熊琼,郭巧红,任小红。Onclinicalpracticemodeofpostgraduatenursinghong,RenXiaohongstudentsinChinafromtheaspectsofcultivationmode//XiongQiong,GuoQiao—摘要:为建立一种适合全日制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的模式,从培养方式角度分析了全日制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的意义、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在专才教育,培养专科型高级护理人才,确定不同培养方式实践目的及能力培养目标和要求的基础上,建立临床导师制和原导师指导相结合的“双师制”的带教模式;区分科研型和专业型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模式。关键词:培养方式;护理;中图分类号:R47;G424.02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DOI:10.3870/hlxzz.2010.04.07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1—4152(2010)04—0072—03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级护理管理、教学、科研及临床创新人才的主要渠道。临床实践足护理硕上教育的蕈要环节,是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运用新知识能力的途径。近年来,随着护理学硕士研究牛数量的逐渐增加,以往硕士生主要从事教学、管理等I:作的就业方式已改变,越来越多的硕士生将从事临床护理工作[1]。他们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有丰富的实践技能,才能满足临床对高水平护理人员的需求。因此,重视护理硕士研究生l临床实践的培养将是作者荤位:中南大学护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13)熊琼(1983一),女。硕上在读,助教;‘通汛作者收稿:2009—08—16I修凹i2009—09—21今后发展的方向12J。I护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式及临床实践的意义I.I护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式由于护理学是临床医学下属的二级学科,我国全日制护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类型分为科研剖和临床型。在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牛教育刚刚起步时,其培养目标确定为科研型人才,这些人才对护理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发挥了较大的作JH,但对临床护理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提高却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现阶段,罔际护理界研究牛教育层次的主要培养方向是面向临床,培养各种专科的临床高级护理人才,即临床护理专家(ClinicalNursingSpecialist),他们对l临床护理科学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3j。因此,我国护理学硕士的培养日万方数据 护理学杂志2010年2月第25卷第4期(外科版)标正逐渐由单一的培养日标向多元的培养目标转化,由科研型硕士向临床型硕上拓展,并逐步加强临床型硕十的培养力度,以期培养出适合我国护理事业发展的护理人才¨J。1.2不同培养方式的护理硕士研究生I临床实践的意义临床实践足研究生教育不可缺少的莆要部分,其意义在于加强研究生对护理专业本质、内涵及特征的理解,为今后从事临床、教育、科研、管理[作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5J。护理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护理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无论是科研型或临床型都脱离不了临床。对于科研刷的护理硕士研究生,进行临床实践有利于护理科研、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开展。护理学专业是临床专业,临床一线是本专业实践的基本场所,也是护理学硕士从事专业实践的摹本场所,科研、教学、管理能力的进一步培养与形成是建它在临床实践能力的基础之上的[1]。护理科研和教学的最终目的都是服务于临床实践,决定了科研和教学必须紧密结合临床。在临床实践中,可以加深护理硕士研究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小断积累临床素材和经验,这些都是护理科研或教学、管理I:作中丰富而义宝贵的资料。临床是开展护理科研的重要场所,临床实践能力是保证绝大部分护理科研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离开了临床实践,护理科研和教学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另外,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护理各项新技术和新知识的不断出现,护理科研人员和护理教学工作者也需要及时了解和掌握,来保证教学和科研不与临床脱节。从事护理管理工作者,只有在充分熟悉和了解l临床业务,自身具有过硬的临床实践能力,才能很好地胜任和进行科学的管理。临床型护理硕士研究生是以培养高层次的临床专科型高级护理人才为目标。而高级实践护士必须具备一整套核心能力,其中直接临床实践能力是首要的核心能力[6]。这就对“临床型”护理硕士研究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全日制护理硕士研究乍大多数是应届毕业生,无临床经验。因此,临床型研究生进行临床实践,首要的口标是培养临床实践能力,尤其是培养专科的临床护理能力,使之能够独立承亍H本专科常见病及疑难病、危重病的护理,成・为日后的糖尿病护理专家、肿瘤护理专家等专科型临床高级护理人才。2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的现状护理硕士研究生的临床实践一般安排在第二学年,实习时间每个院校也不尽相同,从4个月到2年不等。临床实践教学尚无统一的模式嘲。我国护理硕十研究生实践过程的管理,尚未形成较为科学、规范、系统的体系和标准,护理硕士研究生实践过程的管理机构及其职责还不健全。研究生的临床实践多由导师根据科研课题安排,而参加临床实践的研究生类型、研究方向、实习科室、科室实习时间、带教模式以及评价方法口前尚无固定的设置口]。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万 方数据・73・2.1通才教育我罔护理硕士研究生专.、Ik设置方向主要集中于护理管理、护理教育、临床护理、专科护理、内外科护理、社区护理及心理护理‘8|。研究方向笼统地定为临床护理,未进行细化。专科护理方向所占的比重小,种类也很少。在临床实践中,护理硕士研究生轮转多个科室,每个科室的时间也均衡分配,要求掌握的知识在于广而非专,培养的是通才而非专才、专家,这与临床型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11标是培养更多的、能直接参与并指导临床护理实践的专科型高层次护理人才相矛盾。研究生掌握的临床专业知识泛而浅,不利于护理学科的发展。2.2临床带教老师学历偏低,带教质量欠佳由于我同护理高等教育起步较晚,目的临床一线的护理人员学历多数为中专或大专,虽然这些护理人员临床经验非常丰富,但其理论仍然有所欠缺,缺乏科研的基本能力,难以满足护理硕士研究生的带教需求。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的护理人员相对较少且年轻化,缺乏丰富的临床经验。而硕士生导师多是医院的护理管理者或是护理学院的教授,不直接从事临床工作,无法进行研究生的直接临床带教。另外,大多数实习医院缺乏对护理硕士研究生的带教经验,在实习内容安排上难以突出实习对象的特殊要求,没有统一和规范的考核方式,使临床实践未能达到培养日标的要求。2.3能力培养要求不明确专家认为,护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最终应该具备的能力,国家应该有统一的具体要求,而目前尚没有一个统一而又明确的规定[9]。在缺乏大纲的指导下,大多数实习医院的护理部、临床科室带教老师及护理硕上研究生本人对临床实践的日的及经过实践后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能力不是很清楚。在实践过程中无论是临床教师带教还是护理硕士研究牛自学都存在很大的肓目性。2.4科研型及临床删护理硕士研究牛的临床实践模式大致相同由于以往主要是培养科研型护理硕七研究生,缺乏培养临床型护理硕士研究生的经验,大多数院校还未形成一个完整的、清晰的研究生培养方案,盲目照搬本、专科的实习思路带教¨川。能力培养上没有突出两者培养方式的侧重点。护理硕十研究牛的临床实践只是本科阶段实习的重复,许多护理硕七研究生只是单纯地跟临床老师学习临床护理操作,缺乏科研的基本能力。3根据不同培养方式构建临床实践模式经过本科阶段的护理通才教育和实践,护理硕士研究生应该做到专才教育,将研究方向细化,深入到各个专科领域如肿瘤护理学、心内科护理学、急救和危重症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感染性疾病护理学、老年护理学等。临床型护理硕士研究生应根据其研究方向固定某一专科进行长时间的临床实践,掌握这一专科领域的各项护理技术和知识,积累专科护理经验,培养其成为某一专科领域的高级护理人才或护理专家。3.1建立临床导师制和原导师指导相结合的“双师制”的带教模式学校在分析自己教学优势的基础・74・—Journal—ofNursingScienceFeb.2010V01.25No.4(SurgeryEdition)上,确立护理硕士研究生能力培养目标及临床实践教学大纲,并明确和制定不同培养方式的护理硕士研究生的临床实践总的目标和实践要求,提出具体内容、重点和要求及考核方式等。能力培养目标具体包括核心能力、核心知识和专业价值观三部分。科研型护理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包括:自我学习能力,即自我管理学习和发展的能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包括科研设计能力、科学实验的动手能力、论文撰写能力等;管理能力。临床型护理硕士核心能力包括ll缶床护理技能、临床综合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科研能力、管理能力;论文撰写能力等。核心知识包括:预防疾病、疾病管理、伦理学、人文社会等知识。护理专业价值观包括:利他主义、尊重个体的价值与自主性、社会公正等。由于临床型护理硕士研究生进行临床实践的时间较长,临床实践又是其非常重要的环节,可从相应专科中评选出高年资且具有副主任护师以上职称者作为其临床导师,负责研究生的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协助第一导师从临床的角度,培养和指导研究生的临床实践,促进研究生临床技能的提高。原导师担任研究生的第一导师,可以为研究生提供总的指导,注重研究生综合能力、整体素质的培养。在实习前,对临床导师进行统一的培训。另外,要加强临床导师的业务培训,通过继续教育、临床进修、学术交流等途径,优化导师队伍的学历结构。学院可选派教师或聘请专家举行讲座或开办培训班,提高带教教师的综合素质。3.2区分科研型和临床型临床实践模式,突出培养重点根据科研型和专业型两种不同的培养方式,结合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的内容与要求,在实践过程中应各有侧重点。3.2.I科研型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模式的构建科研型研究生临床实践的时间安排4~6个月。根据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结合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制定详细的临床教学计划。实践过程重在科研能力、教学能力及管理能力的培养,护理教学能力的培养贯穿于临床实践全过程。安排研究生参加临床教学工作,提高临床教学及语言表达能力,并承担大专、本科护生、进修生的讲课任务及科室继续教育讲座。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和评价,要求研究生能够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及合理的教学评价方式。另外,护理硕士研究生可以充分利用临床的宝贵资源,结合临床实际及研究方向进行选题,并完成相关方向的综述或研究的设计。研究生可以在实践中负责大科的护理科研工作即担任内(外)科科研组长,组织年初大科科研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辅导,年底审稿、讲评等,可以充分锻炼研究生的科研工作能力,同时也开拓了思路,为以后完成毕业论文打下了基础【11|。护理管理方向的研究生除了在科室进行临床实践技能的培养,为了培养管理能力,也应在护理部实习一段时间,能够制订科室的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万 方数据合理调配护理人员;深人各科室检查患者的护理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防范策略,严格掌握质控标准、检查方法,并能正确实施;在科室实习时应安排一段时间跟随护士长参加病区护理管理实践,让护理硕士研究生参与到科室的护理管理工作中,包括人力资源的管理、物资管理、成本控制、质量控制、项目管理等。同时让他们了解护理工作过程的各个环节及过程,对其过程现况作出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及改进意见。3.2.2临床型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模式的构建临床型护理硕士研究生根据自己专科方向固定临床实践科室,在临床实践1~2年。根据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结合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由临床导师和研究生共同制定详细的详细具体的周培养计划、周专科掌握目标(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等)、培养方法、评价方法。临床实践重点在培养相应专科的护理能力,即临床护理操作技能和临床护理综合技能。在临床导师的指导下熟悉并掌握科室的护理工作,要求参加临床护理各班次工作。并每周参加一次科主任查房、主治医师查房及护理查房,参加科室组织的业务学习,负责分管患者的整体护理,书写完整的护理病历。临床导师在实践过程中对研究生检查、考核,参照实践计划,综合评价实践内容、进度、效果,对研究生的组织纪律性、工作态度、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敬业精神、实践能力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评述,形成一种持续的、动态的全面评价过程。参考文献:[1]尤黎明,颜君,徐俊梅,等.两年制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5):402—404.[2]邵欣,李峥.美国护理专业化发展现状对我国护理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启示[J].护理管理杂志,2008,8(10):30—32.[3]姜安丽.护理学研究生教育15年实践与发展思考[J].护理研究,2007,21(3):733—735.[4]李淑花,商临萍.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现状[J].护理研究,2009,23(3):582—584.[5]商临萍。徐娟.目标设置理论在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3):262—264.[6]姜安丽.高级护理实践和高级实践护士的现状和展望[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2,19(4):1~3.[7]王喜华,侯铭,李萍.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J].护理学杂志,2009。24(11):89—91.[8]刘少鹏,张艳芬,罗满.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设置方向的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9,24(3):77~78.[9]李峥.我国护理专业研究生培养面临的问题与挑战[J].护理管理杂志,2006,6(3):12—14.[10]娄方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思路的探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2):90—91.[11]王玉玲,秦力君.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初探[J].中华护理杂志,2003,37(11):848—850.(本文编辑宋春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